自从特朗普提出“对等关税”这一颇具争议的概念后,全球的贸易格局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冲击,几乎所有国家都未能幸免于他施加的关税压力。就在几天前,特朗普发出的“最后通牒”更是让世界各国看清了美国的真实意图,那曾经高呼全球自由贸易的美国,如今却逐渐变成了一个难以信赖的伙伴,似乎已经不再扮演维护全球经济合作的角色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敏锐的西方媒体逐渐观察到,在特朗普的关税威逼下,不少受到牵连的国家并未如预期般陷入恐慌,反而倾向于另辟蹊径,试图通过摆脱美国的控制来实现自我依赖和发展。
难道美国将要被全球各国孤立吗?根据《纽约时报》7月13日的报道,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攻击,许多亚洲国家开始采取行动,试图与其他友好国家建立联系。例如,韩国总统李在明已经派遣特使前往澳大利亚与德国磋商贸易事宜,并努力改善与日本的外交关系,计划重新加入已被美国抛弃的CPTPP协定。韩国经济学家崔秉日表示,若出于国家利益,韩国政府将“付出一切努力”以确保经济的稳定与发展。
展开剩余65%与此同时,印尼也在积极寻求与欧盟达成协议,计划将双方之间的关税降至接近零的水平。虽然金砖国家没有针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形成统一的回应,但该集团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,此外,巴西的加入一度引发特朗普的强烈反弹,显现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失去的影响力。
对于这些现象,墨尔本大学教授亚历山大·海因德指出,当前尚未见到亚洲国家形成抗衡美国的统一战线,但如果当前的动荡局势持续下去,这种局面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。美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破坏自己曾悉心构建的国际贸易体系,这一过程显得极为讽刺和悲剧。
这些国家的动向揭示了一个客观现实:虽然美国创建了全球贸易体系,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美国,国际贸易就会停止。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,货物流向的最终决定权始终归于市场本身,因此特朗普即使不止一次地提高关税,也无法改变这一基本事实。如果他继续推行这种贸易保护主义,最终遭到孤立的很可能不会是其他国家,而是美国自身。
此外,美国如今能维持高水平市场与消费,主要依赖于其对全球贸易的“吸血”——因为各国的交易都必须以美元结算,形成了一种对美元霸权的自然而然的支持。然而,如果全球国家开始努力建立一套独立于美国的贸易体系,那么美元结算和Swift系统便会失去其原有的作用。
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特朗普在上任后便高调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,企图掌控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公司港口。表面上看似乎是巩固基础设施,实际上则是利用美国海军在全球巡航的力量,反向威胁各国,让它们继续依赖美元。然则,事实证明,哪怕仅仅是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,美国的施压也显得异常艰难,更不用说端牢全球贸易的命脉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